top of page

最新消息

如何改善台北市的市容?



台北市是一座美麗的城市,

近山、親水,還有豐沛的人文藝術活力,

但卻常被說市容不美,

原因是什麼?

首先當然不得不提老宅的比例,

台北市超過30年的老宅有64萬戶,

比例高達71.4%,全台第一。

再來是錯誤的建築政策,

當年在推動容積率與建蔽率時,

因為缺乏完整配套,

導致有許多屋主都把空地留成屋後小巷,

形成許多狹小、難以防火的閒置空間。

街道也沒有好的規劃。

第三是都市計畫的不完善,

僅僅只有提供土地分區,

卻沒有完善的道路設計、公共設施規劃,

以及整體的藍圖,

使都更的過程變成建商各自為政,

規劃破碎,街道雜亂。

動保黨計畫要徹底翻新台北市,

把這些陳年老毛病一一整治,

讓台北市變成一座市容美麗的城市。

怎麼做?總共有三個步驟。

1. 進行完整、詳盡的都市計畫。

都市計畫不能只有土地分區使用,

應該包含了關於綠地、道路重整、周邊設施、環境區位等等考慮。

以中正紀念堂到水源市場為例,

沿著羅斯福路的左側,

其實有許多的歷史建築與古蹟,

還有一條關於表演場域的軸線,

北端是最大的兩廳院,

旁邊是牯嶺街小劇場,

南端是水源市場,

以及寶藏巖的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,

另一端是台大戲劇系和師大音樂劇研究所,

有人才、有環境、又有合適的氛圍。

我們應該把這一整片打造成像韓國大學路的表演聚落,

建立適合的徒步區,

古蹟活化的部分規劃為表演場地,

整個場域成為創作與表演的孵育基地,

表演者在這裡有空間累積經驗,

市民與觀光人潮可以來這裡看各色演出,

周邊商家也會因此受益。

都市計畫絕不是看著一片空地說:

那來個公園吧。來個紀念館吧。

都市計畫應該要有願景,

既看著當下的有利條件,

又看著未來整體發展的理想型。

有了更詳細的都市計畫,

建商們在做更新時,

也會更有方向、更能配合市容,

不會在一個強調人文典雅的場域,

蓋一個不合宜的奢華外型。

2. 道路重新規劃:

透過都更的機會,

應該趁勢整併一些狹窄的巷道。

很多人對於容積率提高,

會有生活、街景變得擁擠的恐懼,

但真正的關鍵並不是容積率,

而是道路與建築的規劃。

大家可以參考我附的三張圖,


分別是大安路一段(住四,容積400%),看起來並不擁擠,如果我們透過地下停車來減少路邊停車,人行道可以加寬,整體看起來會更通暢。



大安路二段(住三,容積225%),容積差了幾乎一倍,但在同一條路上,有發現你幾乎無法分辨它們的差異嗎?


但第三張圖,是海巡署對面的社區,位於興隆路207巷的巷弄中,猜猜這個街景,容積率是多少?答案是120%(住二)。


但因為道路狹窄,

所以明明容積率只有大安路一段的四分之一,

但擁擠與壓迫感卻明顯高非常多。

驚不驚喜?意不意外?

如果我拿大安路一段與興隆路207巷的圖,

給大家猜誰是400%誰是120%,

我想大家的答案一定是相反的。

所以重點真的是道路規劃,

而不是容積率,

曼哈頓的容積率是多少?超過1000%,

但請看它的街景,

會讓你覺得擁擠、密集恐懼嗎?


曼哈頓街頭(麥迪遜大道),就在帝國大廈附近,容積率超過1000%,但看起來有擁擠不堪嗎?所以容積率明顯不是造成壓迫感的關鍵主因。


道路與建築設計,才是關鍵。

3. 人行道拓寬與地下停車道:

之前我們有談到人行道拓寬對交通的幫助,

而事實上,拓寬的人行道,

可以新增路樹、花圃,

我們認為比起不斷的新增大公園,

炒作周遭的房價,

若是能夠讓每條街道,

都能像天母忠誠路、信義松智路等街道綠樹成蔭,

那麼對於市容的美觀與綠化,

其實都會更有幫助。



天母忠誠路,人行道寬敞,路樹綠化,街景宜人。圖中的區域為住三,與大安路二段相比,明顯更舒適。

再加上我們透過每次都更,

都能更增加綠建築(只有新建案需要有綠建築標章),

以及更多地下停車場,

就能讓路邊、巷道中的車輛大幅減少,

騎樓上佔用的空間也能獲得釋放,

街道更寬敞,交通、市容一起獲得改善。

這些都是這些年來,

市府該做,卻都沒有做的。

就因為怕麻煩、不敢管,

放任問題不斷蔓延。

為什麼三大黨候選人的政見,

永遠都只有空洞的打造新台北,

卻看不見細節呢?



看更多政見與小額捐款:


👉 台北市長候選人 張家豪 https://hao.oen.tw/

👉 大安文山區候選人 華珮君 https://pei.oen.tw/

👉 中正萬華區候選人 曾琳詒 https://linda.oen.tw/


Commentaires


精選文章
2022 動保黨候選人
雙人_正面-農.jpg
正面-Linda.jpg
bottom of page